
雨湖融媒3月20日讯(通讯员 陈思)“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,在数字经济时代,人民法院应持续创新法治教育形式,把纸面上的法条转化为青少年心中的‘法治种子’。”
全国人大代表、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乐
近年来,全国法院建立法治副校长常态履职机制,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普法活动,让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中增强了法治信仰。针对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面临的新挑战,我提出几点建议:
一是打造“立体化”法治教育矩阵。联合教育部门开发法治课程体系,针对学生欺凌、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。创新法治宣传模式,开展法庭开放日、法治游园会等寓法于乐的普法活动,筑牢未成年人法治心墙,抵制不法诱惑。通过零距离旁听庭审、庭后答疑、法治座谈等,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,院校共建和谐校园。
二是筑牢“数字化”司法防护屏障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,规范通过网络开展的违法营销行为,遏制网络犯罪的蔓延,营造向上的网络风气,为未成年人净化互联网环境。从个案中“以小见大”,对高发多发案件“抽丝剥茧”,深挖成因,向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和企业发送司法建议,净化网络空间,疏通社会治理“堵点”。
三是构建“协同化”家庭支持体系。联合妇联、团委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,对失职家长开展“法治教育﹢亲职能力”双培训。加强涉未成年人案件庭前沟通、诉中释法和判后答疑,关注判后家庭,做实家庭教育指导,引导父母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,实质化解矛盾纠纷。坚持“教育为主、惩罚为辅”原则,持续做好判后回访帮教,帮助消除法律盲区,明晰法纪红线,促使未成年人更懂法、会用法。
责编:易阳思
来源:雨湖区人民法院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乐之书店“如约而至”:静享阅读时光,尽享诗意人生
视频丨万楼·青年码头,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,让老湘潭焕发新活力!
文旅专题丨一路芬芳 经典雨湖
专栏丨雨湖文苑
义源当铺思“秋”
视频丨穿越时空的风情 唤醒传统街区的温情记忆 风车坪文创街区举行汉服快闪秀
张岱:老窑湾筷子巷纪事
张岱:今昔唐兴街
下载APP
分享到